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酱酒百科 >

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?

时间:2022-08-11 15:40来源:文中酒业 点击:703次

不管是浓香、酱香、还是清香,只要是纯粮酿造的中国白酒,配料表中必不会少了高粱。的确,中国白酒离不开高粱,而酿造高粱的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的85%,现今大部分的高粱都用来酿酒了。

要说只要是含糖或者能转化糖的粮食,都能作为酿酒的原料,为什么中国白酒偏偏选中高粱,而不是其他作物,这里有着高粱自身的原因,也有历史原因,更和一条河有关。

 

高粱有三大其他作物望尘莫及的优点:耐旱、耐涝、耐盐碱三项全能。

这让高粱不管是在北方浇不到水的旱地,黄河中下游的成片的盐碱地,还是云贵川丘陵的瘠薄的红土地都能顽强生长。这样的“硬汉”作物,在土豆、红薯传入中国并大面积种植前没有对手,占领其他作物无法生存的土地。

高粱除了这三个优点还有个缺点,就是难吃,但是在中国封建王朝2000多年的历史中,饥荒时常发生,让老百姓吃饱饭一直是王朝统治者发愁的事情。相对于难吃,它更重要的是能果腹,不让人饿死。


 

母亲河与高粱杆儿

根据史料记载,从13世纪开始,高粱的发展之路和黄河的泛滥时间高度契合,这条母亲河在1128年到1856年多次改道,毁灭良田,夺淮入海。为了防止黄河的肆意泛滥,明清两代官府每年都要花费巨大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来修筑河堤,整治黄河。

河工用的材料有石头、芦苇、柳树、高粱杆。高粱杆儿从宋代开始就作为防固大提的原料,它被劳役们捆扎成束,制作成长达二三十米的卷埽。因为材料易得,又耐腐蚀,从雍正之后,高粱杆成了北方河工的主要材料。

高粱旱地、涝地、盐碱地都能种,又好活,只管种了就能撒手不管,高粱杆儿卖给官府,高粱米能吃,全部利用,这让当地的老百姓种高粱的热情十分高涨。

明清的黄河治理工程持续了300年,高粱杆的用量巨大,让高粱种遍了黄淮海平原。

乾隆宣布:只有高粱可以酿酒

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禁过酒,这个逻辑很简单,农业国家看天吃饭,收成很不稳定,遇到灾年饿都要饿死了,还拿粮食酿酒,那不瞎折腾么。到了乾隆时期政策有了变化:禁酒,但不禁高粱酒。

清代名臣孙嘉淦在《请开酒禁疏》中解释了为啥不再禁高粱酒了:在丰年,高粱这种“原非朝夕常食之物”,本来就是“不急需之颗粒、无所用之糠粃”,囤着也没人吃,不如废物利用,“自当开通酒禁”,让百姓酿点酒,“自享盈宁之庆矣”。

至此,高粱酿酒便普及开来,一直到现在。


 


在中国的酱酒之都茅台镇附近的丘陵上,生长着一种红缨子糯高粱,高粱中适合的单宁、高含量的支链淀粉、丰富的矿物质让它成为酿造酱酒的绝佳原料,而正是这种特殊的高粱成就了现在白酒的行业老大茅台酒。

为什么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?感谢关注文中酒业,我们将持续更新白酒相关资讯。


TAG关键词: 白酒粮食 酱酒生产

产品家族/products